首页 >> 信息中心>>
空调特价机偷工减料寿命仅2年
文章时间:2004-06-29 09:24:19 来源:新京报/赵燕平
商场的特价机售卖广告往往成了吸引消费者的噱头,不仅如此,特价机的质量问题更成为消费者声讨的对象。

  
“他们全是骗子。”


  在摩肩接踵的人流中,丁田华一边往外奋力地挤着,一边破口大骂。丁在一家效益平平的工厂上班,夏季到了,他想为家里添置一台空调。在他看到某著名家电连锁卖场打出空调特价机每台
500元的广告后,他头天晚上就开始在商场门前排队,但一整夜的疲倦和期待最后得到的却是商场售货员一句不容争辩的话:“对不起,特价机刚卖完。”

  事实上,有过同样遭遇的人远不止丁田华一人。在中国空调业恶性竞争愈演愈烈的大背景下,各种热闹非凡的营销手段五花八门,除了一元特价机、空调论斤卖等各种噱头令人眼花缭乱外,还有满天飞的概念炒作、不同品牌间的口水战等等正把中国空调业逼向非理性竞争的死角,整个行业陷入到了一个“恶性竞争———利润急剧下滑———无力研发———更恶性竞争”的困境循环之中。

  
特价机偷工减料花样迭出



  冷轧板代替镀锌板;全铜部件用两层铜夹一层铝来替代;外壳所用的钣金厚度故意缩小;翅片用一般的铝箔代替;铜管干脆不使用内壁带螺纹的……一些杂牌军与主流品牌争相做假,某些“病态空调”使用寿命只有1—2年。

  特价机是空调行业用来招徕人气惯用的手法,而特价机几成偷工减料的代名词也已是业内公开的秘密。随着消费者辨别能力的增加,特价机偷工减料的花样也层出不穷。而且,其参与者不仅是那些杂牌军,就连一些主流品牌也开始迎头赶上。

  南方某知名空调品牌一内部人士自曝家丑:2001年他们的空调返修率还控制在1%,然而历经3年“价格大战”后,这一数字已飙升至10%。空调返修率如此快的“发展速度”不能不让人吃惊。在今年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的情况下,采取偷工减料的办法来应对市场行为更加频繁,一些“病态空调”使用寿命甚至只有1-2年。

  格力空调北京分公司总经理杜鸿飞则向记者爆料称,国内居前三位的某空调品牌特价机在广西被查出用冷轧板代替镀锌板做空调外壳,内部本该用全铜的部件则用两层铜夹一层铝来替代。而冷轧板和镀锌板的价格相差能达到20%,铜和铝的价格相差也极大,该空调品牌就是通过这种形式的特价机来欺骗消费者,冲击竞争对手。

  杜鸿飞还向记者介绍了另外一些偷工减料的花样,空调的静音效果主要依赖外壳所用的钣金厚度,一般在0.75-0.80毫米左右才可以有效削弱使用时产生的振动和噪音,但有的外壳厚度只有0.5毫米。同样,制热、制冷靠的是翅片和铜管强度支撑,翅片厚度通常为0.115毫米,内螺纹铜管的厚度通常为9.52×0.35毫米、7×0.32毫米。但部分厂家把翅片和铜管的厚度分别减少至0.105毫米和9.52×0.32毫米、7×0.30毫米,甚至翅片用一般的铝箔代替,铜管干脆不使用内壁带螺纹的。

  而记者在调查中也发现,在压缩机行情紧俏的情况下,一些所谓大品牌空调特价机采用偷梁换柱的手法,用杂牌压缩机代替长期使用的名牌空调压缩机,两者价格至少要相差10%-30%左右,而以兄弟型号的形式出现,但从外观上则看不出任何区别。更有甚者,有家三线品牌甚至被消费者投诉使用二手货压缩机进行拼装,导致空调的制冷量不够,并会缩短空调的使用寿命。

  上海质检部门也对一些空调企业进行了曝光。一些地下“开关厂”,在空调旺销季节匆匆搭起“草台班子”,把回收来的空调翻新拼装,如将压缩机、蒸发器等零件洗一下、漆一下、加点油,然后再安装到仿冒的名牌空调中,并以不菲的回扣承包给不法销售商销售,这样不但影响空调的使用质量,今后连维修等都会成为头痛的问题。

  即使特价机有幸质量还有所保证,有限的数量也足以使其成为一出闹剧。国美电器在自揭特价机黑幕时,明确点出商场没有如实准备广告中的超低特价机数量,或者根本没有准备,只是个“诱饵”吸引顾客到商场来,是商家吸引眼球,聚拢人气的“花招”。消费者永远只能得到一个答案:您来晚了,超低特价机已经卖完了。

  
空调概念炒作升级换代



  “省电王”挑战“节能冠军”,公开声称“谁比我省电、差价两倍还”;健康空调、变频空调甚至宽带空调等概念开始轰炸消费者。

  由于空调市场的雷同性,空调厂家们不得不绞尽脑汁创造出一系列概念来吸引消费者。这样的结果自然是概念满天飞,大家自说自话,各打一个概念;而如果两家企业所炒作的概念相同,则又开始操作销售量,宣称自己是销售老大,最保守也说自己是销售前三。

  “五一”前夕,由杭州市消协主办的国内最大规模的空调节能比赛中,科龙双效王空调夺得“节能冠军”。但随即业界即提出一些疑问:机型是相同的吗?是32机还是30机、35机?是定频还是变频?测试条件相同吗?谁测试的,有测试资格吗?果然不久,新科变频即推出“省电王”型号,公开声称“谁比我省电、差价两倍还”。这两件事情的同时出现,只能说明科龙和新科至少有一家企业在说谎。

  记者在青岛参加家电青博会时,无意翻开6月12日的《青岛早报》,在“新闻重点”第2版和“本市新闻”第5版各发现一则1/4版新闻,标题分别为:《雅泰电器实话实说:海信变频空调稳居岛城零售榜首》和《雅泰空调热销:六成是海尔》。在同一报纸上同时出现了两家第一,如此明目张胆的“实话实说”,不禁令人汗颜。至于健康空调的概念就更是满天飞了。记者在商场走访中看到,不少厂家在产品上冠上“健康”的旗号以抬高价格,但在其产品说明书中没有任何有关健康概念的介绍。值得注意的是,指明市面上健康空调有“猫腻”者,在骂低别人品牌的同时,又标榜自己的空调为“真健康”,空调恶性竞争中因此又多了许多拉帮结伙对骂者。

小企业揭底恶性竞争



  生产企业即使有“技术革新”,也大多是“抗菌、除尘、除臭、多层过滤”之类的改良,不脱“拼装业”的窠臼。现在是空调的大牛市,谈洗牌为时尚早,大家都在埋头发财,只不过发财多少不同而已。


  空调行业的一切问题来源于市场竞争主体参差不齐,而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空调行业技术含量不高,市场准入门槛较低,而退出成本也不大,以至于小企业打而不死,死而不僵。

  记者通过朋友介绍,在答应不透露该企业名称后,采访了一位年产量30万台的空调企业负责人,从而管窥到了空调行业另外一个世界的东西。

  这位负责人对记者称,国内除了几家特大型企业外,多数空调企业的所谓技术不值一提。其实只要能购买到压缩机,空调的基本技术没有什么,而市场上炒作的各种概念我们多数都能模仿,实在不成的话,花几十万从对方挖一个技术人员就什么都解决了。我们有时候也能接到一些大订单,尽管中间人不让问,但是我们也能从蛛丝马迹中猜出来是替某些大品牌做代工。既然我们的产品贴上别人的牌子就可以成为大品牌,那么至少在质量上我们的产品不会太差。我们所缺的只是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但就空调来说,除了格力和美的是做空调起家的,另外的所谓大牌空调不也是借助于其他产品打下来的名气吗?

  在压缩机这一核心技术由外资品牌控制的情况下,国内多数空调企业技术含量就更要大打折扣了。因此,一些所谓的大品牌同小品牌乃至没有品牌的企业之间技术差距并不是很明显,至少没有他们宣传的那样大。事实上,目前国内空调生产企业都不具备空调压缩机生产这一核心技术,生产企业即使有“技术革新”,也大多是“抗菌、除尘、除臭、多层过滤”之类的改良,不脱“拼装业”的窠臼。

  而对于大企业们已在宣传的多少小企业倒闭,这位负责人也向记者表达了另外的意思。“总听见有大企业领导人说空调市场要如何如何整合,直到市场剩下十几家企业。今天借你的笔我告诉这些人,永远不可能。他们总是习惯于说又有多少家小企业倒闭了,可是从来没有人说又成立了多少家小企业。

  我的工厂已经停产三回了,每当市场环境恶劣的时候,我就给工人发点生活费,让工人们回家休息,工厂也可以少缴点税;等条件好了我再让工人回来生产,花不了多少钱。毕竟我们又不能像奥克斯那样借助电表利润补空调。只是每次停产都给别人计算成一家小企业倒闭。

  “在现有市场条件下,最赚钱的还是那些中低档产品,大伙都心知肚明。但是在这一个层次上,他们和我们拉不开差距。要是讲良心,大品牌就不会在销售旺季把去年积压的货底卖给消费者,可是你问问哪一家没有悄悄地卖去年的货底,又有谁告诉消费者自己销售的是去年的积压货。现在是空调的大牛市,谈洗牌为时尚早,大家都在埋头发财,只不过发财多少不同而已。”

  
恶性竞争致使利润大幅滑坡



  从2000年到2003年,空调平均价格由4036元降到了2599.9元,2004年1季度的空调平均价格又进一步降到2162元。

  空调行业的恶性竞争直接后果是各企业利润的锐减。

  对加工制造环节过分倚重,导致空调产量急剧扩张,价格持续下降,利润逐渐稀薄。与产能严重过剩相伴而来的是空调平均价格的急剧下降。从2000年到2003年,空调平均价格由4036元降到了2599.9元,2004年1季度的空调平均价格又进一步降到2162元。

  在价格下降的同时,空调生产成本却显著上升,使得上游企业因此获益匪浅。

  从2004年1月1日起,空调出口退税率降低4%;2003年以来钢材价格上涨了11.5%-21.5%;核心部件压缩机的价格也全面上涨,其中占市场主要份额的1匹和小1匹的空调压缩机的价格涨幅达10%-15%.在此情况下,许多厂家迫于市场竞争压力大、供大于求不平衡的现实,对商家种种擅作主张的降价行为无能为力,最终还要给予商家补差。目前,这种趋势还在继续上演着。对于厂家而言,虽痛也只能承受着。

  净利润增长幅度较低的直接原因是空调产品的毛利率与去年相比有不同程度下滑。以美的为例,2003年其空调产品的毛利率为26.56%,但是在2002年其空调产品的毛利率是28.49%.而随着空调业恶性竞争的加剧,空调行业的毛利率将继续下降。

  三线、四线品牌的市场份额以及他们发起的恶性竞争并不足以从根本上改变空调市场的格局,但是他们向市场传递的声音足以影响许多消费者对空调行业的整体印象,从而推倒恶性竞争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将市场上的一、二线品牌全部牵扯进来。在一个垄断竞争市场中,博弈充斥了整个市场,妥协虽然能够维持一个弱势均衡,却无法实现利益最大化,利己的率先变化才是短期最理性选择。

  但问题是当市场需要进一步扩大、技术需要进一步商业化时,一些国产大品牌则会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有资料表明,目前中国空调企业平均技术研发费用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低于2%,远低于国际领先企业5%-10%的水平。至于二三线品牌的现状就更不尽人意,与他们的宣传相比就更是相去甚远了。

                                                                编辑:cheaa

中国家电在线著作权声明中国家电在线一直尊重作品的版权,网站的所有内容均由其内容合作方提供。转载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0]48号)第三条之规定。如果您发现本网站已转载或摘编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转载有疑议,或对作品的真实性持有其它不同观点,请您发送电子邮件至中国家电在线内部信息部。 中国家电在线在网上传输的所有内容均由内容合作方提供,该等内容合作方负责其所发布的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
推荐打印声明评论

【如果出处引用错误,请与此信箱联络

查看评论
 
我来说两句
  
    昵称:    验证码:

中国家电在线文章评论声明:请您对您的言行负责,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我们会对您的IP进行记录。此评论只代表读者观点,并不代表中国家电在线立场。
 
中国家电在线推荐
相关文章
 焦点新闻
 精彩专题
 各地动态
 使用技巧
 产品导购
 一周点击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