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中心>>

空调巨头春兰兴衰轨迹留给我们怎样的思考

文章时间:2010-05-19 09:20:55 
  曾经的空调老大,曾经的多头并进四处开花……如今,春兰似乎只有镍氢电池可以领一方风骚。它的多元化发展轨迹,留给我们怎样的思考?

  2010年4月7日,北京制冷展。

  美的集团专门召开了新闻发布会,高调公布其中央空调已在2009年夺得国产第一。而与其遥望的格力,虽因为上市公司年报没有发布而未对外公布相关数据,但格力家用空调国产老大的宝座还是稳稳坐住。如今,这两个旗鼓相当的对手已经习惯了同台竞技、你追我赶,共同闪耀在镁光灯下,毫无疑问的,它们是目前国内空调业最耀眼的明星。而当我们的目光深深被鲜花和掌声所吸引的时候,谁曾注意到角落里那个寂寞又略带伤感的背影,它也曾是中国空调巨头,它也曾是企业经营的典范——它就是春兰集团。是什么把它推上了下坡路?此时又有什么能搭救它一把呢?

  从1985年春兰前身的泰州冷气厂,到后来成为国产空调老大,春兰似乎赶上了最好的时候,在外资空调企业还没有进入中国的时候,春兰的出现正好弥补了这个空缺,以无人可挡的气势向前发展。1991年,当时国内最大的空调生产基地在春兰动工,而在1996年,春兰集团产值就突破了100亿元,空调产品生产规模全国最大,市场占有率达30%左右,一举夺得同行业之首,成为中国第一,世界七强。陶建幸带领春兰从一个濒临破产的国有小厂走上空调巨头的故事也一度被传为佳话。

  在家电行业蒸蒸日上的春兰开始不满足于家电行业了,它开始多元化发展。1994年春兰开始了摩托车制造,“春兰虎”“春兰豹”在当时都是很潮的装备。春兰在1997年以7.2亿元资金收购南京东风汽车制造厂后,组建了春兰汽车,通过一系列技术改造,到2001年开始投入批量生产。据说,春兰集团本来看中的是轿车,可是这一次春兰没有那么好运,发展轿车只能绕道而行。轿车计划搁浅后,春兰选择了投资较少、市场竞争不那么激烈的新型豪华卡车,当时国内刚有福田卡车。以空调家电起家的春兰要发展汽车制造?外行人看着很是热闹,而内行人却瞧出了一些门道。

  从品牌意义上来讲,当春兰因空调而变得家喻户晓的时候,春兰俨然已经成为了一个空调的代名词,如果要赋予它其它含义的话,想必也要有些关联才好。春兰空调和春兰汽车,无论从外形上还是内涵上,都无法想象这是一种品牌下的产品。举个例子,比如海尔,提起海尔,我们都知道它是家电的品牌,包括空调、洗衣机、电冰箱等等,而在品牌建设上,海尔也早就意识到这点,不断的推出整体家电的概念。再比如丰田汽车,大家都知道丰田是汽车的品牌了,倘若有一家叫做丰田牛肉面的饭馆,你肯定不会认为这是一家公司的吧?

  不过,按照常理来说,春兰进入卡车的时间并不算晚,起步也不低。2001年3月,春兰豪华中型卡车开始投入批量生产,同年10月,春兰生产的中型载货汽车产销量直逼一汽、东风,跃居国内第三位。而到2003年,春兰卡车首期投资就已经全部收回。可后来的日子就越来越不好过了。来自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06年,南京春兰汽车的产销量仅为1572辆和1643辆,在全国100余家商用车制造企业中分列第51和第52名,其中重型货车仅为1477辆和1549辆,尚不足这一细分市场中“老大”东风汽车产销量的3%;而中型车产销量更是寥寥无几,分别为95辆和94辆。

  2007年,春兰汽车全年主营收入约1.82亿元,亏损却达5514万元;2008年上半年主营收入约5071万元,亏损已达2324万元。与陶建幸当年雄心勃勃的计划,已是大相径庭。2008年,陶建幸无奈将南京春兰汽车有限公司60%股权出售给了徐工科技,本想在汽车业有一番作为的他,最后无奈放手。 为什么春兰汽车公司经营不善?有人说是从空调到汽车跨度太大,也有人说是因为一直拿不到轿车“准生证”而扰乱了原来的发展计划。具体原因我们已无从考证,不过,曾经辉煌一时的春兰汽车仍然给人们留下了无数唏嘘。

  不知是春兰集团在多元发展时有所偏重还是“一心不可二用”,在经历了空调的鼎盛时期后,春兰却好像放慢了空调发展的脚步。上世纪90年代后期,由于各方面的竞争,家电生产企业的利润越来越薄,不靠规模化很难取得巨大的收益,国内几家家电企业纷纷扩大产能,并不断研发新产品,完善营销手法及跟进服务等。而春兰似乎就是在这个时候,反应并不如同行那么灵敏,才慢慢的被赶超,直至2008年因连续三年亏损,春兰股份被A股暂停上市。

  有很多人猜测,春兰空调的发展是在全国家电热门的总体形势下,而当行业形势发生波动的时候,春兰的多元化正进行的如火如荼,也许春兰的多元在寻找新的增长契机,而对主业有意的放弃,当想要回归主业时,却错过了最好的时机。还有些人认为,春兰在多元发展的同时,因为摊子铺的太大,以至于没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空调上来,也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它走上了下坡路。

  春兰多元化发展并非只有汽车,最先涉足的是摩托车,而后几乎与汽车同期发展了新能源电池,至于房地产是最近几年才发展的。1994年底,春兰在收购泰州本地一家制造摩托车的军工机械企业的基础上,投资20多亿元兴建了年产100万辆摩托车和100万辆摩托车发动机的生产线。1995年就生产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摩托车。从1993年到1998年,正是我国摩托车急剧膨胀的几年。据说,当时春兰的摩托车在国内的口碑不错,但不知什么原因,最后也销声匿迹了。

  新能源电池也是春兰进入的比较早的领域,1993年就已经确定了方向。2002年,春兰成功研制出国内第一块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能动力镍氢电池。虽然镍氢电池发展的一直不温不火,但从现在来看,这也许是拯救春兰集团的唯一希望。

  在国内,科力远、包钢稀土、中炬高新及天津蓝天高科都在生产镍氢电池。但春兰集团的镍氢电池占据国内50%的市场份额,已具备镍氢电池产业化生产的能力。目前产能能够装配1800辆新能源汽车,据春兰内部人称,产能扩建项目也正在计划之中。今年1月11日,春兰参与研发的“混合动力城市客车节能减排关键技术”获得了“200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另据了解,春兰已成为“十城千辆”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动力供应商。截至2009年初,试点城市数量已由10个增加到13个,其中春兰集团占据了70%的招标份额。作为“十城千辆”推广计划的整车制造厂家一汽、二汽和株洲客车制造厂采用的都是春兰集团的镍氢电池。国家对新能源的推广似乎又给了春兰集团一个发展契机,但能否抓住这根救命的稻草,春兰集团真的要好好想想该怎么做了。

  很多人都曾指责春兰集团的多元化发展不合时宜,也猜测如果春兰集团能专注的做好空调或者家电,结局会好的多。

  不过,有些人还是发现了春兰集团的发展轨迹——一直追求热点行业。这也不无道理,从家电热到汽车热再到新能源热,都能看见春兰集团的影子闪烁其中。也许多元的方向不是春兰集团致命的错,失败的症结在于,春兰集团没能让任何一个产业成为自己真正的主业,也没学会怎样保住龙头地位,长远发展。据说,陶建幸曾拜访过杰克韦尔奇,对GE也是推崇备至,联想韦尔奇的“数一数二”战略,恐怕是陶建幸太心急了,没有领悟到其真正的含义吧。

  (来源:《中国机电工业》杂志)
                                                                 编辑:波澜

中国家电在线著作权声明中国家电在线一直尊重作品的版权,网站的所有内容均由其内容合作方提供。转载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0]48号)第三条之规定。如果您发现本网站已转载或摘编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转载有疑议,或对作品的真实性持有其它不同观点,请您发送电子邮件至中国家电在线内部信息部。 中国家电在线在网上传输的所有内容均由内容合作方提供,该等内容合作方负责其所发布的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
推荐打印声明评论

【如果出处引用错误,请与此信箱联络

查看评论
 
我来说两句
  
    昵称:    验证码:

中国家电在线文章评论声明:请您对您的言行负责,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我们会对您的IP进行记录。此评论只代表读者观点,并不代表中国家电在线立场。
 
中国家电在线推荐
相关文章
 焦点新闻
 品牌展播
 精彩专题
 网际资源
 各地动态
 使用技巧
 产品导购
 一周点击率排行